官网 欢迎访问京芷财富网(www.cisilnalsil.com)
作者:夏新宇、康波
出品 | 宇建财经
近日,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的内部讲话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他严厉批评了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家距离“万亿市值”仅一步之遥的明星银行正面临多重考验,几乎整个行业都在关注他们,思考他们将如何通过反思实现成长。
另一位在某股份制银行总行任职的人士私下告诉我们,他看完田行长讲话原文后“浑身冒汗”,“就像大学里的高材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分析、检讨自己。”他的同事们也在默默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
有些问题是行业普遍存在的。
一个细节引起了同行的关注。田惠宇提到,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销售人员收受回扣的现象。他的原话是:
“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员工收受保险公司回扣。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必须对这一问题采取果断措施。”
“我们对内对外都要坚决果断:对内,收受回扣的,一经查实,一经查实,将予以开除,甚至移送司法机关追诉;对外,我们将取消相关保险公司的入职资格,哪怕影响我们中期的营收。健康的组织文化,远比我们赚多少营收重要得多。”
值得关注的一个“巧合”是,在这封内部信流传的7月26日晚间,据媒体报道,招商银行已暂停与两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合作渠道,停止销售其保险产品。
预计招行接下来会做出一些内部管理上的变动,我们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跟进。今晚的推送中,《誉建财经》想和大家聊聊银行代理返利这个话题。
寻租处于“查找链”的顶端
《遇见财经》找到的受访者小张,曾是一家股份制银行零售基层支行的理财经理,他揭秘了代销产品的“白收入”和“灰收入”。
“白”的部分就暴露出来了,在他们银行,每销售产品产生1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就能拿到350元的佣金。
那么很明显,小张卖哪种产品赚的钱多,取决于他从哪种产品收回的钱多。
在他们原有的销售和代销收入体系中,除非特别推广某款产品,自营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是最低的,但这方面的激励措施是:卖得不够,就要扣分。其余产品:贵金属、基金代销、保险都是有不营业佣金的,其中保险的不营业比例是所有代销产品类型中最高的。
“当然这要看每个产品,但我跟你说,有时候我推100万元的基金给客户,只能产生一两万的中介收入。但是我推10万元的保单给客户,中间商高的时候也能产生一两万的中介收入。而这一万的中介收入,我个人能拿走350元。”小张说。
在小张的经历中,利润(佣金)较低的是卖贵金属和衍生品,返佣比例有时不成体系。“有一次我卖金币,卖了10套,得到了零散的贵金属奖励,却没钱。”小张说。
所以当时小张自然而然地优先向客户推荐中期收益高的保险产品。
别说别人,就连余吉自己的妈妈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去银行存钱,却被排队的理财经理“拦住”,直接推荐了所谓“跟存钱差不多安全,但收益更高,相当于多一份保险的投连险”。这种保险买了以后,每年交一次,锁定五年。回头想想,比自己买一份基础险,再用多出来的钱去买银行理财还要划算。
为什么会有人来“拦截”?妈妈为什么会觉得她的投连险不划算?小张的账本里有秘密。
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品牌背书是金融行业人人羡慕的,因此银行的代销平台往往处于金融行业“向上看的链条”的顶端。在这个平台上销售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平台上,推广哪些产品不推广,销售哪些产品不销售,既取决于底层资产的质量把控和筛选,也取决于这些产品对中间收益的贡献。
另一方面,产品方向各家银行收取的佣金数额并不相同,大银行和擅长零售业务的股份制银行的议价能力明显,中小银行眼红不已。
从小张销售的保险产品来看,其所在银行计算出的首单保险净收益比例高达21%,也就是说,如果他总共销售这款产品100万元,产生净收益21万元,每万元奖励350元,那么他总共可以盈利7350元。
这7350元毕竟是“白赚”,合法。说到底,如果保险公司不找银行代销产品,即便是自带保险代理人团队,要花的佣金比例也不低,一些产品的首笔销售成本超过20%甚至30%也是常有的事。(部分产品第二年续保时还要多付一点。)
7350元对小张来说就是最大的诱惑吗?其实不然,小张还有“灰色”收入,这并不合法。
小张说,他从保险公司拿到过的最高“返利”是10%。也就是说,如果他卖出这款产品100万元,返利就是10万元!而银行7350元的合规奖金,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他曾听说另一家银行的同事收受了高达14%的灰色“回扣”。
银行基层理财经理直接接触客户,又得到银行员工的认可,容易获得客户信任,因此也成为保险公司利用灰色利益拉拢产品的目标。
小张的账本很清楚,按照最高的数据,“我卖了100万的保险,银行给了我7350元,‘回扣’给了我10万元!”
“即使影响收入,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做”
前台KPI考核指挥棒,折射出后端银行发展逻辑的变化。当前,银行经营仍处于“三相叠加”状态,公司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表现不佳,资本补充压力陡增,过去靠“米多放水”烧资本扩大规模的老路难以为继。
一位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告诉《驭剑财经》,他们今年已经定下了基调,要求下半年必须增加非利息收入和轻资金收入,而且会加大对非利息收入指标的刚性考核和监督管理。
代销业务,尤其是保险代销,对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贡献很大。但即便如此,面对全行业的通病,强悍的田惠宇还是“快刀斩乱麻”,说“哪怕会影响我们的非利息收入,也是值得的,健康的组织文化远比收入的多少更重要。”
稳扎稳打才能长远,对违规行为的纵容和视而不见,虽然短期内能拉动相关业务,让财务报表好看,但长期来看会流失客户,甚至带来声誉风险,损害品牌形象。
草根理财经理被迷惑了,一个巴掌拍不响,产品公司也出问题了。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银行作为信用评级最高的金融机构,放宽代销合作的准入,任其野蛮生长,很容易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除了灰色“回扣”之外,底层资产、禁不住渗透的嵌套利益链、各方错综复杂的博弈是另一大隐患。从《御见财经》查阅的一些消费者维权合同来看银行推销理财,此类问题还不少。
例如,部分以应收账款为标的的资产,通过私募基金A以信托B为壳卖出,再引入证券公司C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投资,在证券公司营业部销售的同时,也通过银行D的私人银行渠道销售,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私募基金A虽然不是持牌金融机构,但通过与银行D的嵌套,形成了利益链条,而在这个利益链条中,银行通常还充当着信托计划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
因此,一旦底层资产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涉嫌欺诈,本息无法偿还,消费者找不到产品管理人,火势必然烧到作为托管人和销售渠道的银行身上。
所以在当下这个地雷密布的资管市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私募产品,底层资产明明是应收账款或者股权项目,却逾期不兑付,最后投资者拿着横幅到银行网点去骂人,维权,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银行承担这一责任并非不公平。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银行资管市场不断发展,各类金融产品从销售、到托管,再到产品嵌套、底层资产财产保险,错综复杂,每个环节都充满着各方利益的博弈。这种乱象亟待规范,也是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的重大背景之一。
但银行从总行到基层的管理半径也长,有时一级部门之间互相争斗,各支行各显神通,往往是九龙治水,容易滋生不合规,有时更是“灯下黑暗”。但每一次失败总能让你更明智。要打破行业潜规则,就看行业领袖们能否拿出真本事。
Copyright © 2024 京芷财富网运营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5818号-8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风险自负。如侵犯您的权益请移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