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欢迎访问京芷财富网(www.cisilnalsil.com)
#热点引擎计划#
吴海山
编辑:林伟平
2024年第一天,浙商银行宣布,旗下筹备三年多的理财子公司浙银理财获批成立,成为国内第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从注册资本和潜在理财规模来看,仍落后于建信理财等头部理财子公司。
从整个理财子公司行业发展来看,2023年银行理财规模继续承压,当年6月底甚至首次被公募基金超越。不过从最新趋势来看,理财规模已呈现反弹趋势。有证券分析师认为,在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居民存款向高收益理财产品转移,预计2024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将实现10%的增长。
浙银理财获批成为第32家理财子公司
头部理财子公司马太效应显现
2024年1月1日,该行理财子公司迎来新成员。同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3年12月29日获得监管部门批准,获准设立浙银理财。按照以往惯例,筹备期通常为半年,之后浙银理财将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提出开业申请。
随着浙银理财获批,6家国有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目前已全部配备齐全。浙银理财成立后将成为全国第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源于2018年4月资管新规实施,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开业。2019年也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快速落地的时期,当年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多达11家。
公开信息显示,浙商银行筹备理财公司已三年多,2020年11月,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浙银理财拟注册资本为20亿元,浙商银行持股100%。
按照《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为10亿元,且须一次性缴足。从目前已获批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来看,其他注册资本达到20亿元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还包括渤银理财、恒丰理财等。
这与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相比仍有差距,如2019年成立的农银理财注册资本达120亿元,中银理财注册资本为100亿元。
从理财规模上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由于浙商银行理财子公司尚未成立,因此以其持有的理财产品作为参考(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总额要高于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截至2023年6月末,浙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1764.37亿元,期内浙商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额为2390.08亿元。
相比之下,同期,建行理财规模1.47万亿元,农行理财余额1.42万亿元,中银理财资产管理规模1.61万亿元,招行理财活期理财余额2.53万亿元,兴银理财资产管理规模2.07万亿元。
不难看出,龙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规模是浙商银行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当然从整个行业来看,这些龙头公司的占比也相当大,马太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为25.34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公司规模为20.67万亿元,占比超过80%。根据本刊测算,上述五大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占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的44%。市场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在2022年末为36.92%,2020年为25.7%。这意味着,尽管理财子公司数量在增加,但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市场中的占比仍在上升。
2023年11月金融产品规模回升创下新高
进入2023年高收益理财信托,银行理财规模持续承压,上半年理财规模回落至2.5万亿元左右,甚至在6月底首次被公募基金规模超越。
以浙江商业银行为例,其理财产品规模已由2020年的2889.08亿元下降至2023年6月末的1764.37亿元;农业银行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农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1.42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0%。
2023年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的缩水,与2022年资管新规的正式实施、刚性兑付的打破以及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密切相关。
但进入2023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出现回暖迹象,至2023年11月,理财规模继续回暖,环比增加至27.53万亿元,创下年内新高。
同时,中金公司银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杨荣对《财经》表示,2023年理财子公司净值率将在3%-4%之间,较2022年大幅下降,净值率将回归常态。
受行业环境影响,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费率也出现下滑。中信证券以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甬银理财、渝农银理财为样本数据发现,2022年,样本理财子公司平均基础费率、销售服务费率和管理费率分别为0.406%、0.198%、0.188%;2023年,样本理财子公司平均基础费率、销售服务费率、管理费率分别为0.398%、0.218%、0.179%。
一年内,上述三项费率分别下降0.0079%、上升0.019%、下降0.0090%。中信建投认为,银行理财销售服务费率上升的原因是,2023年正值理财规模下行时期,理财子公司为保证规模稳定,不降反增销售相关服务费支出。
对于未来走势,部分人士认为,为实现理财规模增长,销售服务费继续下降的概率较小,因为理财子公司不具备独立的销售渠道,理财销售主要依赖母行及非母行代销,且代销费用较高。
居民存款转向高收益金融产品
银行理财规模预计增长10%
2023年12月22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中银等国有大行以及招行等股份制银行陆续在官网公布最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据相关公告显示,存款利率下调10至25个BP。据悉,这是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第三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受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据中金公司统计,2024年1月1日至5日当周,其样本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平均基准利率为3.23%百万医疗险,较上月下降10个基点。
其中,1至3年期(含)产品平均基准发行利率为3.49%,环比下降10个基点;6至12个月期(含)产品平均基准发行利率为3.36%,环比下降8个基点;3至6个月期(含)产品平均基准发行利率为2.82%,环比下降10个基点。
“2023年末存款利率平均跌幅在14个BP左右,但2024年首周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基准利率下跌幅度均不到10个BP,小于存款利率平均跌幅。原因可能是存款利率下跌的影响还未完全传导至理财基准利率,2024年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将继续下滑。”杨荣分析道。
此外,仰融表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影响还可能体现在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优化上。“目前,现金和银行存款占银行理财资产配置的25%,以定期存款为主。未来,理财子公司将逐步降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占比,适当增加高收益资产的占比。”
当然,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也给理财子公司带来新的机遇。
中信证券报告显示,2024年1月1日至5日当周,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中长期产品占比有所提升,尤其是期限在1年以上的产品。如:3至6个月(含)期限的理财产品占比环比下降1.13个百分点;1年以上期限产品发行量占比36.3%,环比增加1.7个百分点;1至3年(含)期限的产品占比33.8%,环比增加0.11个百分点。
瑞银大中华区金融研究部主管颜美芝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后,居民更倾向于寻找一些高息的理财产品。从方向性上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可能对期限相对较长、收益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有利。”
仰融也表示,随着存款挂牌利率下调,部分存款或将流入银行理财,成为未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存款利率下调后,存款将主要向理财迁移,而非向公募、保险迁移,有利于提升理财产品优势,促进理财产品规模的增长。”我们预计,自2023年下半年起,银行理财规模有望逐步企稳回升,2024年实现10%左右的增长。
Copyright © 2024 京芷财富网运营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5818号-8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风险自负。如侵犯您的权益请移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