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欢迎访问京芷财富网(www.cisilnalsil.com)
2024年,银行理财或将扫清阴霾,恢复到“净亏损潮”前的水平。
自2022年末银行理财大规模净亏损以来,银行理财市场持续表现不佳,2023年全年一直处于回暖状态。进入2023年下半年,随着理财净值的不断回暖,银行理财规模终于趋于稳定。
进入2024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率、收益率整体呈现良好趋势,规模稳步上升。据普益数据库显示,截至1月12日,理财规模较年初增加2000亿至3000亿元,规模实现正增长。展望2024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或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理财规模有望增长至29万亿元,重回2022年大规模“净值潮”和“赎回潮”前的水平。
24年后理财规模或升至29万元
自202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净亏损以来,银行理财市场一直处于恢复阶段。
历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9万亿元;在2022年末出现较大幅度净亏损后,2022年末余额规模回落至27.65万亿元;2023年末余额规模官方数据尚未公布,但据机构估计,已稳定在2.7万亿元左右。
2023年是银行理财市场的复苏之年,银行理财子公司通过降低收费、自购、调整资产配置、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积极应对冲击。随着理财产品净值的不断回升和投资者信心的恢复,2023年下半年银行理财规模逐渐企稳回升。据广发固收刘宇团队测算,到2023年末,理财规模约为27.1万亿元。
2024年前两周,银行理财规模持续提升,理财市场实现“开门红”。
据普益数据库显示投资理财的发展趋势,2024年年初财富管理规模将新增2000亿至3000亿元。民生银行(600016)研究团队认为,展望2024年,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有望延续缓慢上行趋势,年底累计同比增速在5%至10%,年底剩余规模在2.9万亿元左右。
中信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4年,理财市场有望走出前两年的低谷,呈现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走势。原因有三:第一,总体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为理财市场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第二,随着居民风险偏好逐步恢复,总体表现稳健的理财产品将吸引更多居民储蓄流入;第三,存款利率下行趋势将延续,这将进一步提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民生银行首创研究团队补充道,从目前的理财产品结构和资产配置类别来看,理财产品结构有望更加多元化,“固收+”产品占比或将提高,依靠较高的预期收益区间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也偏好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适应投资者“保本”倾向,将有利于理财规模进一步增长。
如何弥补短板、提升粘性?
从近期理财收益率来看,自12月下旬以来收益率明显上升,进入2024年初以来持续回升。
光大证券(601788)研究团队统计显示,截至1月10日,固定收益类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2%,较2023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持有期最短的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0%,较2023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不同持有期产品的收益率较2023年末有升有降。整体来看,12月下旬以来,理财收益率呈现快速回升趋势。
招商证券(600999)银行团队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若按照上述发展趋势延续,预计2024年理财规模将稳步增长,理财规模峰值或将超过30万亿元。
不过,从整体市场来看,财富管理规模的扩大并非完全是一帆风顺的局面,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首先,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对理财子公司的投研、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理财子公司纷纷密集布局低波动稳健型产品,但低波动稳健型产品往往存在同质化问题。此外,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不可能三角”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对理财子公司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面对上述问题,各理财子公司该如何补齐短板、提升黏性?
对此,普益标准提出了几项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为摆脱产品同质化现象,理财子公司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开发更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并探索开发新的产品设计,从投资策略、利率、兑付方式等入手,提升客户体验宏观经济,打造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其次,理财子公司可通过提升投研能力、加强风险管控、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式,促进业务发展、产品发行和风险管控,通过更加精细化的策略和措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降低产品净亏损的风险。
Copyright © 2024 京芷财富网运营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5818号-8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风险自负。如侵犯您的权益请移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