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欢迎访问京芷财富网(www.cisilnalsil.com)
摘要:保险产品利率相继下调,投资收益持续下滑,“利差损失”风险正在化解。鉴于此,寿险公司核心指标变动背后的原因和趋势值得深入探究。我们将提取净利润、保险业务收入、偿付能力、投资收益率、综合退保率等核心指标数据,分为上下两部分解读一季度保险市场的新变化。
文|丁彦、杨睿
责任编辑:袁曼
虽然一季度保险市场整体盈利承压,但市场正缓慢复苏转型,并通过结构优化寻找改善途径。
《保险统计(一季度上)》中净利润、保险业务收入等指标反映的是一季度寿险市场的一个侧面,本文将继续从资金、产品两个角度来分析一季度寿险市场的新变化。
2024年一季度,寿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6万亿元,同比增长5.1%。披露数据的76家公司净利润约599.5亿元,同比增加约40亿元,增幅超过7%。规模与效益的双增长是行业全景,但每个微观个体的表现却不尽相同。
从体现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和未来保单偿付能力的偿付能力指标来看,77家寿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监管要求。
从上季度风险评级情况看,除三峡人寿、和泰人寿、国华人寿、弘康人寿4家寿险公司未披露信息外,达到A级的公司共有22家,达到B级的公司共有47家,达到C级的公司有3家,达到D级的公司有1家。与2023年末相比,长盛人寿综合风险评级由C级上升至B级。
其中,3家寿险公司综合风险评级为C级,分别为华汇人寿、平安养老、联合人寿,1家寿险公司综合风险评级为D级,分别为北大方正人寿。同时,根据三峡人寿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三峡人寿2023年二季度、三季度综合风险评级结果均为D级,其2024年一季度末监管评级数据正在汇总报送中。
(数据来源:2024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
从反映产品实际续保退保情况的综合退保率数据看,一季度,除大家寿险综合退保率在5%以上,海宝人寿、德华安固综合退保率在3%以上,农银人寿、人保寿险、泰康人寿、长城人寿综合退保率在2%以上外,其他险企综合退保率均在2%以下。
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行业整体综合退保率下降1.19个百分点,同比降幅超过50%,体现出寿险业务整体质量的提升。
(数据来源:2024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
偿付能力评级:4家未达标,4家未披露
根据监管要求,偿付能力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综合风险评级为B级及以上。其中,综合风险评级是三支柱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第二支柱的核心监管指标。该指标由可资本化风险和难以资本化风险组成,权重各为50%。
从2024年一季度77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77家寿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监管要求。
不过,除三峡人寿、和泰人寿、国华人寿、弘康人寿未披露2023年四季度综合风险评级结果外,共有4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其中3家寿险公司综合风险评级为C,分别为华汇人寿、平安养老、联合人寿,1家寿险公司综合风险评级为D,即北大方正人寿。同时,三峡人寿尚未披露2023年四季度综合风险评级结果,其2023年二季度、三季度综合风险评级结果均为D。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一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被评为C级或D级银行定期存款,未来保险业务将受到限制,监管部门将根据相关规定对其采取要求其补充资本、限制分红等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数据来源:2024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
首先,纵观上述77家寿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名单,2024年一季度,除养老险和健康险公司、华汇人寿外,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为:联保大都会、友邦寿险、中国太平寿险、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财险、安联人寿、汇丰人寿、中荷人寿、中宏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457.9%、419.7%、280.1%、275.6%、260.7%、252.1%、247.4%、244.7%、240.4%、236.4%。
纵观今年一季度77家寿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榜,不含健康险公司,排名后十的分别是:信泰人寿、幸福人寿、中国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华贵人寿、长盛人寿、国华人寿、爱信人寿、鼎诚人寿、国联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2.4%、123.3%、125.3%、125.4%、127.5%、127.7%、129.7%、131.0%、133.0%、133.4%。
纵观今年一季度77家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榜单,剔除健康险公司,榜单后十名分别为爱鑫人寿、国联人寿、幸福人寿、中国人寿、长城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国华人寿、招商仁和人寿、信美人寿和弘康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5.5%、70.7%、71.4%、71.5%、75.7%、75.9%、78.7%、80.0%、84.9%和85.3%。
(数据来源:2024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
同时,2023年78家寿险公司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公司共有22家,包括中邮人寿、国联人寿、弘康人寿、北京人寿、利安人寿、幸福人寿等。其中,福星联合健康险和渤海人寿2023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更低,分别仅为55.3%和55.5%。
从近年来保险机构治理总体情况看,南开保险机构治理指数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国保险机构治理指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治理状况稳中向好。2022年中国保险机构治理指数较2016年提升7.10。但仍然存在独立合规水平不高、六个治理维度发展不均衡、各类保险机构治理水平差异明显等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已有14家保险公司暂停披露年度报告或偿付能力报告,其中6家处于偿付能力豁免期(尚在风险处置过程中),包括大家财险(原安邦人寿)、瑞众人寿(原中国人寿)、汇人寿(原天安人寿)、海港人寿(原恒大人寿)、和谐健康、比亚迪财险(原易安财险)。
与此同时,另有8家问题险企暂停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包括君康人寿、前海人寿、上海人寿、中融人寿、珠江人寿、人寿财险、百年人寿、昆仑健康。统计显示,上述机构总资产规模约1.5万亿元。
平均综合退保率下降:银保渠道依然高位
在保险行业中,退保率也能体现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根据准则13号的计算公式,综合退保率与保险期限、签约保费均相关。
2022年寿险行业退保率为2.7%,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据统计,2023年寿险行业平均退保率和中位数均高于2022年,不少保险公司的退保率较2022年有明显上升。
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寿险公司退保率超过5%的有17家,超过10%的有4家。从产品类型来看,万能险和年金险的退保率最高。
有寿险业内人士分析,2023年退保率的上升,与2018年五年期产品的热销有关,当时理财产品的热潮是五年期产品退保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从一季度综合退保率数据来看,多数寿险公司综合退保率在2%以下,仅有7家机构超过2%。退保率最低的为太平健康险,为0.10%;退保率最高的为大家养老险,为5.48%;13家寿险公司退保率在1%至2%之间,6家在2%至4%之间,1家超过5%。整体业务发展趋势平稳。
(数据来源:2024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
退保率最高的大家养老主要受安邦养老业务承接的影响风险投资排行,由于安邦养老存续业务理财产品占比高、期限短等原因,其退保率居高不下。不过据接近大家养老的人士透露,存续业务现金流危机已基本解决。几家未披露偿付能力数据报告的公司也值得关注,其现金流和退保问题值得关注。
从综合退保率整体数据来看,大中型险企、外资险企由于业务规模较大、产品策略相对稳定,综合退保率普遍较低。另外,退保率上升的公司大多集中在中小型机构。对于保费主要依赖单一产品的中小型机构来说,退保影响现金流,“利差损失”风险也较为突出。
此外,从退保率最高的保险渠道来看,银保渠道依然最为集中,退保率最高的公司中银保渠道占比约40%。从产品类型来看,2024年一季度,健康险、传统险、分红险等产品的退保率相对较高。
但银保渠道全面推行“报银一体化”将缓解目前退保率高的问题,随着银保渠道手续费率的大幅下降,银保渠道产品价值率将提升,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退保率将有所降低。
(作者为《财经》记者;实习生刘奇对本文亦有贡献)
Copyright © 2024 京芷财富网运营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5818号-8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风险自负。如侵犯您的权益请移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