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欢迎访问京芷财富网(www.cisilnalsil.com)
债券能够提供安全、稳定、可预期的收益,与股票收益相关性较低,适合与高风险股票组成投资组合。2018年以来,股市震荡下行,债券资产的对冲功能凸显。但普通投资者很难投资单一债券。首先,债券一般为场外交易(OTC),市场透明度较低,没有统一的交易价格,不同券商对同一债券的报价可能相差很大。其次,债券的流动性较低,因为并不是所有债券每天都有交易时段,有些产品是周交易甚至月交易,在市场低迷时期,有些债券甚至完全停止交易。最后,每只债券的准入门槛较高,普通投资者在购买一两只企业债产品后就可能面临追加保证金要求,无异于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债券ETF可以优化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中小投资者更好的投资工具。
什么是债券ETF?
债券ETF(债券ETF)是针对债券的打包投资工具,是一种跟踪债券指数并试图复制其收益的交易型证券投资基金。债券ETF虽然只包含债券,但其在交易所交易,与股票类似,具有部分股权证券的特征。投资者可以在一级市场认购和赎回债券ETF,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债券ETF份额。通过投资债券ETF,投资者可以方便地投资一篮子债券。以国债ETF为例,其跟踪指数为上证5年期国债指数。投资国债ETF相当于购买一篮子期限约为5年的国债。通过投资国债ETF,投资者可以方便、稳定地享受5年期国债的收益。
与普通债券相比,债券ETF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被动型运作的指数基金:债券ETF以复制和跟踪选定的目标债券指数为投资目标,依据指数的成分券及其成分比例,采用特定的复制方式跟踪目标指数的表现,力求使跟踪误差和偏离度最小化。
独特的实物申赎机制:所谓实物申赎机制,是指投资者向基金管理公司认购ETF时股权融资,需要换取ETF指定的一篮子债券;赎回时,得到的不是现金,而是一篮子债券;若想套现,则需要再次卖出这些债券。另外,ETF有“最低申赎份额”规定,只有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才可以参与ETF一级市场的“实物申赎”。
实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并存的交易制度:在一级市场,大投资者可以以债券换取份额(申购),以份额换取债券(赎回)。在二级市场,ETF像普通交易所债券一样在市场上上市交易。无论是资金量大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都可以按照市场价格买卖ETF份额。一级市场的存在,使得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不可能严重偏离基金份额净值,否则就会出现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交易,导致二级市场价格回到基金份额净值附近。因此,正常情况下,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总是接近基金份额净值。
债券ETF的优点和缺点
与普通债券相比,债券ETF具有独特的优势:
分散化投资:债券ETF采用指数复制方式,有效跟踪基础指数,以最小跟踪误差为投资目标。与单只债券相比债券,基础指数的成分券数量优势明显,对单只突发事件的敏感度较低,非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债券ETF的分散化投资可满足投资者大盘资产配置和风险敞口管理的管理需求,优化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
交易便捷易懂:部分债券产品没有每日交易时段,但透过ETF,投资者可在每周五个交易日内随时买卖,避免场外市场债券交易的复杂程序,只需一部手机即可进行交易,投资者只需观察标的指数的表现,即可了解债券ETF的表现。
管理费低:我国首只债券ETF的管理费率为0.3%,不仅低于所有主动型公募债券基金的平均费率,也低于一般股票型ETF的0.5%的费率,更低于一般货币市场基金0.33%的费率。
透明度高:投资者可以简单明了地了解债券ETF底层资产和成分券的风险收益特征,掌握债券ETF的风险收益特征;同时,债券ETF的上市交易特性大大增加了信息的曝光度。其价格每15秒更新一次,实际价格显示在交易所报价平台上,不会受到交易对手的“天价压价”。
收益相对稳定:历史数据显示,大多数主动型基金经理长期难以跑赢大盘,投资债券ETF可降低基金经理管理不善导致收益低于预期的不确定风险,提供相对长期、稳定、可预测的收益。
具有创造流动性的功能:一级市场投资者可以用一篮子个债认购ETF份额,也可以用ETF份额赎回一篮子个债,从而增加该篮子个债的买卖需求,提高其流动性。当债券ETF发展到一定规模,交易量足够活跃时,就会具有一些做市商的功能,从而增加很多不活跃的债券的交易动力,带动流动性较差的高收益债券和长期债券的换手率和交易量。
方便小额投资者:上交所债券交易单位为1手,每手面值为1000元。因此,购买10张债券,至少需要1万元面值的资金。如果购买ETF指数基金,相当于用只能买10张债券的资金购买所有债券,降低了投资者的门槛。
工具属性更强:作为被动型产品,债券ETF适合波段交易。
债券ETF的主要缺点是本金回报的不确定性:债券ETF没有到期日,不像普通债券那样保证到期时本金的回报。如果利率上升,投资者将遭受损失。利率的变动对债券的价值影响很大。普通债券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债券至到期来减少利率上升带来的损失,但债券ETF没有到期日,因此应对利率上升带来的损失的方法并不多。
Copyright © 2024 京芷财富网运营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5818号-8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风险自负。如侵犯您的权益请移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