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欢迎访问京芷财富网(www.cisilnalsil.com)
作为轻食餐厅“鼻祖”,直至破产仍未找到合适买家,真的是疫情导致的吗?还是资本早已抛弃了轻食行业?
作者:陈晓
编辑:方瑜
图片来源:摄图网、新元素官网
“今年是餐饮行业过去10年里最糟糕的一年,或许也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2019年管理投资人英语,美团CEO王兴的话应验了。
疫情发生以来,线下餐饮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有的商家侥幸生存下来,创造奇迹;有的商家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濒临倒闭。
新元素官网公告
这次撑不住的是开业19年的国内人气轻食餐厅新元素。12月14日,新元素发布内部破产清算公告。12月20日,新元素官网发布《致新元素粉丝的一封信》,提到新元素在过去一个月内关闭了多家直营店,未来几周公司将继续审视经营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运营调整。持有新元素礼品卡和现金券的顾客将获得退款服务。
自2002年开设第一家餐厅以来,拥有19年历史的轻食餐厅新元素,带来了鲜榨果汁、轻沙拉等健康美食,每年都获得杂志读者颁发的众多美食和服务奖项。巅峰时期,新元素在全国拥有约50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
疫情冲击真的是新元素破产的主要原因吗?作为轻餐餐厅“鼻祖”,直至破产仍未找到合适的买家,资本是否已经抛弃轻餐行业?
新元素的荣耀与遗憾
作为商场内为数不多的轻食健康餐厅,新元素优雅静谧的环境、健康低脂的菜品、纯果蔬鲜榨的果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突然倒闭的消息也让不少白领们感到惋惜。
新元素在上海经营近20年,堪称健康轻食理念的布道者,吸引了大批追随者。
据《企业家》杂志报道,新元素的掌舵人是来自美国波士顿的斯科特·米诺伊。1999年证券交易印花税,25岁的他以游客的身份来到上海,并最终决定留在这里当英语老师。2000年,斯科特·米诺伊完成职业转型,在上海开了一家果汁吧,主要针对外国人。
也正是在这一年,Scott Minoie 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天眼查信息显示,新元素获得了赛富资本的战略投资,这也是新元素迄今为止唯一一笔融资。
在资本的支持和一定的用户积累下,Scott Minoie 决定将门店搬到上海商城,并更名为“新元素”,开始为大众提供招牌鲜榨果汁,同时也加入一些新的西式简餐。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新元素还提供各种亚洲本土美食和创意晚餐菜品。
2002年,斯科特·米诺伊找到在可口可乐有20年营销管理经验的德国驻台湾总经理乐凡克,希望将新元素的“扩张计划”提上日程,走出上海,成为全国连锁的健康轻食餐厅。2005年,新元素成立中央厨房,进行更标准化的品质管控,为后续门店扩张提供支持。
随后的两年里,新元素在上海不同区域开设了分店,向其他城市的扩张也有序进行:2009年,新元素拓展至北京;2012年,新元素共开设11家连锁餐厅;2015年,Scott Minoie决定在中国开设50家餐厅。
新元素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其在上海拥有门店15家,北京9家,广州2家,深圳2家,南京2家,苏州1家,杭州3家,成都1家,武汉1家,此外近期还将有新店开业。
新元素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约50家连锁店,年营业额逾2亿元。2017年,新元素成为“大众点评必吃榜”前20名中唯一的西餐厅品牌。
但这一切美好在疫情爆发后戛然而止。今年11月初,彭博社报道称,新元素餐厅正在寻求出售的可能性。由于公司持有人正在评估潜在买家的兴趣,交易仍处于早期阶段,据说交易金额可能达到数亿美元。不过,新元素尚未做出最终决定。然而,仅仅一个半月后,一份“破产清算”公告宣告了新元素困境的结束。
新元素在公告中表示,自2020年1月份以来,公司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门店运营受到严重影响,公司目前处于严重经营亏损、资金链断裂的状态,现已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从鼎盛时期到疫情爆发,新元素仅用两年时间就破产,难道仅仅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品牌营销专家李兴民认为,一方面,疫情或许是导致新元素现状的直接原因。新元素的门店大多在客流较大的商场,受疫情影响,客流下滑,导致经营困难。
另一方面,新元素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品牌也在逐渐老化。很多轻食品牌都存在生命周期短等问题,所以像新元素这样的品牌不仅需要较高的曝光度和更巧妙的营销手段,在产品方面也要迎合主流消费群体。新元素入驻中国市场多年,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没有特别突出的特色,性价比上也没有明显优势,在疫情冲击下也容易失去竞争力。
资本抛弃轻食了吗?
无独有偶,今年10月,彭博社也报道称,轻餐餐厅Wagas正计划出售,百胜中国控股、菲律宾餐饮品牌Jollibee以及汉堡王母公司RBI均考虑竞购Wagas,估值为5亿至6亿美元。虽然Wagas官方随后表示该消息并不属实,但这或许预示着国内轻餐餐厅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
在国内轻食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2015年至2018年间,至少有10亿元资本涌入轻食市场,一大批轻食品牌受到资本青睐。甜心岩沙拉四轮获近亿元融资;蜜柚沙拉获600万元融资;好诱惑沙拉完成A+轮2200万元、B轮1000万元融资;嘎嘎鲜获1.8亿元A轮融资;大开沙街获Pre-A轮融资;沙绿轻食获3000万元融资……
2018年,国内轻食品牌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用户规模来看,增速都达到了近年来的顶峰。但与此同时,轻食品牌的融资节奏也大多固定在2017-2018年。
然而那些曾经因资本而崛起的沙拉、轻餐品牌,要么发展停滞,要么彻底退出轻餐市场,存活下来的品牌大多只能在区域市场“生存”,全国性的连锁沙拉品牌尚未出现。
利润低、盈利周期长、供应链建设、市场认知、食品安全等都是轻食品牌关店的原因,也是共同的发展瓶颈。最重要的是,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虽然沙拉、轻食是未来餐饮的一大趋势,但轻食在中国的受众群体还比较狭窄,花钱吃“草”的消费习惯还没有真正形成。
随后的两三年,创投机构对轻沙拉市场处于观望甚至冷淡状态。直至2021年,咖啡、面食、烘焙、茶饮等新消费领域有不少品牌获得融资,但轻食品类的资本投入却寥寥无几。
“因为轻沙拉的目标人群还太小,很难形成连锁餐厅品牌。烘焙、小吃、面食等餐饮服务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但还是一个还没有大规模标准化的市场。资本想通过大规模投资,培育出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创邦表示。
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品牌苦苦挣扎,但轻餐市场进入门槛低,可预见前景广阔,依然吸引不少创业者尝试。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营、存续、搬迁、转入的轻餐相关企业已超过1万家,仅今年就新增企业4300余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00%。
从消费趋势来看,轻餐市场前景不容小觑,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低热量、低脂肪的轻餐将在餐饮消费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NCBD(餐宝店)发布的《2021年中国轻餐沙拉行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轻餐沙拉市场规模达55.6亿元,同比增长13.7%;预计2021年将突破90亿元,达到92.3亿元;轻餐沙拉消费者规模预计将由2020年的1180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1816万人。
同样,餐饮行业的至暗时刻也终将过去。2021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开始快速复苏,全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48.6%。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将恢复至4.7万亿元。
相对于数十万亿的餐饮业,数百亿的轻沙拉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但总体还是呈上升趋势。相比于川菜、粤菜、本帮菜,沙拉轻餐在国内原本就没有消费基础,在商业运营的同时,还承担着教育消费者、教育市场的责任,在疫情冲击下,其面临的处境更是艰难。
那些固守固定商业模式的新元素未能熬过这场寒冬,提前宣告消亡。不过,也有健康轻食品牌趁势而上,11月,健康营养品牌薄荷健康完成亿元D2轮融资。
有人离开,有人登场。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这样的场景还会不断重演。对于轻沙拉领域,需求仍在不断上升。我们依然期待有勇敢的人突破重围,为中国打造“新元素”。
Copyright © 2024 京芷财富网运营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5818号-8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风险自负。如侵犯您的权益请移步联系我们!